主页 > 宝宝起名 > 蛇年朱姓宝宝起名大全,水浒传四十回提到的青面圣者是何许人

蛇年朱姓宝宝起名大全,水浒传四十回提到的青面圣者是何许人

发布于:2023-02-28 16:44:03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题主读书很仔细,竟然问到了这样一个十分冷门,但却大有学问的问题。没错,“青面圣者”与青面兽杨志有关。但是,却又不完全说的是杨志,恐怕还涉及高俅、陶宗旺,乃至整个梁山,甚至是“水浒”。

怎么讲?

青面圣者,狱神也;狱神者,皋陶也

《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中写道,宋江、戴宗被黄文炳陷害,双双绑缚市曹处斩。来到十字路口,宋江、戴宗被“驱至青面圣者神案前,各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此处,就出现了“青面圣者”。

其实,“青面圣者”很好理解,就是狱神皋陶(yáo)。皋陶,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同时,也是中国司法的始祖。皋陶是狱神,掌管法典之神,为何又被叫做“青面圣者”呢?

《荀子·非相篇》中说:“皋陶之状,色如削瓜”。削瓜是什么意思呢?唐人杨倞解读道:“削皮之瓜,青緑色”。 青面圣者,则即皋陶,以为狱神者也。

梁山好汉杨志绰号青面兽,恐怕也是“色如削瓜”的青面大汉吧,此兽究竟又是何兽呢?杨志是不是《水浒传》中的狱神呢?恐怕不是,其原因就是杨志只是脸上有“老大一搭青记”而已。但是,杨志却又与青面圣者有关。因为,“青面圣者”与《水浒传》有关、与水泊梁山有关。

皋陶是狱神,仿佛是专门为宋江、戴宗临刑前专门设计的场景,从文本上看,并无太多的寓意。但是,假如我们再深入一步了解“青面圣者”,结合宋江在江州发生的故事,以及梁山好汉劫法场的结局来解读,这其中就大有深意了。

《旧唐书·玄宗本纪》中有一笔记载,说天宝二年(743年)三月“尊咎繇为德明皇帝”。皋陶有很多别名,分别是:咎陶、皋陶、嬴繇、皋繇、咎繇,所以,唐玄宗给皋陶上了“德明皇帝”的尊号。这是因为,皋陶的后代姓李,李渊一家本是胡人,便以皋陶为祖先,为李家统治中原找到了名分。

既然扯到了唐朝的事,那么,《水浒传》中的“青面圣者”就不是为了应景而捎带的一笔,而是借此隐藏了很深的故事。

皋、陶者,九尾龟也

这回书中,有这样一首七绝诗,写的是蔡九知府与黄文炳坐在屏风后,商议盘问戴宗的事:反诗假信事相牵,为与梁山盗结连。不是黄蜂针痛处,蔡龟虽大总徒然。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说的是黄文炳、蔡九知府。那么,施耐庵为何把蔡九知府叫做“蔡龟”呢?这是因为,蔡,就是古代占卜用的龟。所以 ,蔡九知府与梁山好汉九尾龟陶宗旺是一个隐喻。究竟是什么隐喻,咱们下文再讲。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在此基础上,又立“九德”,亲“九族”,强调执法的宽严相济。这其中的“九”,就被施耐庵借用到了《水浒传》中,所谓九纹龙、九天玄女、九尾龟、蔡九知府,等等,都与这个“九”有关。那么,是不是说,这些人都是皋陶呢?当然不是。

皋陶之“陶”有两个读音:yáo、táo。青面圣者之“陶”、“九”又被施耐庵借用,就塑造了书中的两只九尾龟,也就是蔡九知府、陶宗旺。所以,书中以薛永的话,说害宋江、戴宗之人不是蔡九知府,而是黄文炳。梁山好汉劫了法场回梁山,路过黄门山时,就遇到了九尾龟陶宗旺。

陶宗旺这个人物,我做过专门解读,施耐庵又借用陶朱公之“陶”,将他写成了姓朱的。因为,九尾龟等带“九”字的神仙和人物,暗喻的就是明代九大塞王,而重点又落在了燕王朱棣身上。

《水浒传》中的借喻手法十分奇特,这一处的借喻,与林冲徒弟曹正的借喻是一个模式。“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隐藏了“曹操”。施耐庵借用曹操这张宰相符码,在二龙山暗藏了一个黑衣宰相,也就是燕王朱棣的得力助手,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姚广孝。

所以,“青面圣者”这个符码是为了借用“陶”这两个字,在江州故事中隐藏一只大龟,影射大明王朝靖难之役的历史。

皋、陶者,水浒也

上文讲了施耐庵在江州故事中,点化、借用了青面圣者的“陶”字,而《水浒传》则是点化、借用了“皋”、“陶”两个字。

皋,即水边高地。陶,即两重的山丘,《说文解字》注解:陶,再成丘也。这不就是“水浒”吗?浒,就是水边的意思。水边有两重山丘,就是《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

施耐庵为何这样写,为何把这部小说叫做《水浒传》?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我将另外再来解读。此处,继续上文的内容,说说江州城为何出现了“青面圣者”。

在前面的解读中,我提到了唐玄宗给皋陶加尊号为“明德皇帝”,这也是一处转嫁借喻,说的是靖难之役中的一段秘史。《水浒传》的江州,绝对不是写的江西九江,而是借用了这样一个地名,写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李九江。

李九江便是李景隆,书中“打虎将李忠”的儿子。李景隆为何被写成李忠的儿子,这个话题暂且搁下,本文说这件事的关键在于,这个李九江在朱棣打到南京城时,打开了城门,做了内应。于是,朱棣做了皇帝,“敢笑黄巢不丈夫”,从而“血染浔阳江口”。

《水浒传》中自始至终有一只大龟,这只龟就是燕王朱棣。朱棣起兵靖难,打的是老子朱元璋的旗号,姚广孝(道衍)出主意,以玄武大帝显圣鼓舞士气。做了皇帝后,朱棣便说自己是玄武大帝降世。

因而,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以及九天玄女殿中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三卷天书……,暗藏了玄武大帝的诞辰:三月初三。龟蛇相逢,就是玄武出现,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就是出生于蛇年大雪节前夕的朱允炆。所以,《水浒传》写的就是朱棣、朱允炆叔侄的“龙虎斗”。

皋通高,也就是书中的刘高、高俅,以及高衙内。这些人物,其实都暗藏着朱棣、朱允炆的身份和血统。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在其他文章已有解读,此处便不讲了。

宋江、戴宗的行刑日期也非常有意思,蔡九知府瞒着黄文炳,交代当案孔目安排施刑。孔目为救戴宗,故意拖延时间,把刑期定在了六天之后。从书中提到的七月十五来推算,宋江、戴宗是在七月十八这天被押上刑场,在“青面圣者”神案前喝断头酒的。

七月十八,是西王母的诞辰。西王母的尊号全称是: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这其中,又隐藏着一只“九尾龟”。不仅藏着“九尾龟”,还暗藏了朱元璋。璋,就是半圭,半圭是一种象征国家祥瑞的玉器。圭,不就是“龟”吗?圭,还是一种计时工具,梁山好汉时迁是也。

写到这里,又得打住了。《水浒传》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深藏着很大的信息量。“青面圣者”的事,还远没有讲完。但是,我觉得这个回答还是能够满足题主要求的。

为什么水浒传中朱贵的绰号叫旱地忽律?

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皆有绰号,每个绰号都点明了好汉的显著特点,有就其形像的,有就其性质的,有就其行为的,还有就其身份的。

大概从宋代起,流行起了绰号,,到明代更普遍,比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绰号为“闯王”,而且当时不少农名领袖都有绰号,什么“满天星”、“八爪龙”、“过江王”、“黑心虎”等等之类的。在水浒小说中也广泛运用到了绰号,且各有千秋。

有表其形像的,如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通过绰号表明二人的身量之高。再如“矮脚虎”王英,则是身材矮小。还有“白面郎君”郑天寿,表其长相俊美,“美髯公”朱仝和“紫髯伯”皇甫端,同是赞其胡须长得好。

有表其性质的,比如,黑旋风李逵,“旋风”本是宋代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即可发炮。当时民间还有俗语“神仙难躲一溜烟”,形容这种火炮的速度极快,别名也叫“旋风”。李逵之所以叫“黑旋风”,一是指他的肤色黝黑,二则是指他的性格暴躁,就像火炮一样,沾火就着。再有如霹雳火秦明,表其性子暴躁。拼命三郎石秀,则是好勇斗狠。

有表其行为的,如“及时雨”宋江,表明此人平时好善乐施,肯周济人。“鼓上蚤”时迁则表明他是个当小偷的。

有表其身份的,如花和尚鲁智深和九纹龙史进,这两位都有一身好花绣,在宋代流行刺青花乡,很多男性都有纹身,刺得好的甚至能引起别人的羡慕。李师师看了燕青的纹身便赞不绝口。

行者武松是对游历道人的称呼,因武松身背命案,便改头换面,做头陀打扮,江湖人送行者。船火儿张横,这里的火就是伙计的意思,张横就是船伙计的头儿。

再比如,混江龙李俊,听着名气挺大,实际上混江龙指得不是龙,而是宋时一种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此物木质,直径一尺四,长五六尺,四面装有铁叶,重达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泥沙。

混江龙用在李俊身上,不仅指他在水中涤荡的威力,水中功夫也确实了得,也指他在某一事件中搅和的能力。李俊原为艄公,兼贩私盐,在营救宋江时曾大闹江州,后来做了水军头领,位列二十六位。可见,“混江龙”是水陆两栖人物。

水浒中还有几个带“病”字的人物绰号,如“病尉迟”孙立、“病关索”杨雄,这里的“病”并不是指他们身体不健康,生病了,而是含有超越,胜过的意思。“病尉迟”就是赛过尉迟恭,“病关索”就是超过关索。

那么,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是属于哪一类呢?这个绰号又展现了朱贵的什么特点?

首先可以否认,朱贵没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这里的“忽律”指得是一种猛兽,一说为鳄鱼,即陆地上的鳄鱼;另一说为有剧毒的四脚蛇,天生喜欢吃乌龟,吃完后掏空壳,自己钻入其中,冒充乌龟,坐等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一击,将猎物收入囊中。

两种说法都意在表现朱贵的阴险狡诈,善于伪装的特点。那么朱贵确实如此吗?且看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朱贵在小说中是个小人物,出场没几回,但是他的工作却是梁山的重中之重。

朱贵在江湖上做客商赔了本,遂投靠梁山泊入伙。加入梁山后,他打着开酒店的幌子,背地里干着刺探往来客商的消息。

碰上单身客商就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凡有上梁山的人必经此店,他向湖对面射一支响箭,对面便有来人将入伙者接过去。

如林冲、晁盖一伙人上梁山都是通过朱贵的酒店,再有后来者,如清风寨、清风山的一大批人上梁山也是通过朱贵的酒店。

吴用曾说过,朱贵这个酒店招接四方好汉,凡要入伙的,必先投奔到他那里。由此可见,朱贵经营的酒店好比投靠梁山好汉们的落脚点和中转站,到了朱贵的酒店,也就基本等于到了梁山了。

再者朱贵还负责为梁山打探情报。如江州劫法场,也是从朱贵这个小人物入手所引出的。再如芒荡山樊瑞一伙对梁山不利的消息也是朱贵提供的,雷横途径梁山时,朱贵又将此信息报给了宋江。

由此可见,朱贵所从事的工作对梁山还是非常重要的,好比梁山的耳目,连接梁山与外界的往来。所以“旱地忽律”,这个绰号既有表其身份,也有表其行为的一面。

但是有一点很奇怪,按理说,朱贵这个人物如此重要,也算是创梁山的元老之一,可他的排位并不上道。

梁山经历了王伦、晁盖和宋江时代,他在哪个时代中都是排到末端。王伦时代没几个人,加上后来的林冲,朱贵排最后一位。林冲火拼王伦后,又进行了一次排位,在11人中,朱贵还是末位。

后来梁山队伍扩充,清风寨和清风山的人加入后,朱贵的座次依旧在末端。到了宋江时代,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排名时,他也排在了绝大多数好汉之后,位列9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尽管说水浒传是一部书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总得来说,实际并未站在民间的角度上,而仍旧是以官方的口吻来记述的小说。

我们看下排位靠前的基本都有不是纯粹意义上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宋江做过押司,卢俊义是财主,吴用是私塾先生,公孙胜道教徒弟,关胜是朝廷巡检,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秦明、 呼延灼也是公务员出身,花荣清风寨武知寨,也不是底层,拥有丹书铁卷的柴进更厉害了,人家是后周皇族后裔。

水泊梁山前十位中没一个彻底的农民,他们所代表的也不是农民的利益,所以宋江一心要招安,还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他们只是在寻找着一种江湖道义,恰好站在了蔡京、童贯之流的对立面,只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农民起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旱地忽律”朱贵在江湖中有些影响力,一旦放在权贵当中,则意义不大,实质上只是微小的下层平民。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蛇年朱姓宝宝起名大全,水浒传四十回提到的青面圣者是何许人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蛇年朱姓宝宝起名大全,水浒传四十回提到的青面圣者是何许人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35615.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